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推广部
厂房承重检测鉴定 , 幼儿园安全检测报告 , 厂房竣工验收检测
幼儿园抗震安全检测鉴定/幼儿园房屋鉴定机构

基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的抗震鉴定方法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是对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由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可得到结构各质点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动力反应,分析结构(模型)在确定的地震动输人下的响应(力和变形)自弹性至弹塑性乃至倒塌的全过程,揭示结构在每一时刻的地震反应及动力特性的变化,给出结构构件的开裂和屈服的时刻和顺序,发现应力和塑性变形集中的部位。从而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薄弱环节和可能的结构破坏机构,较加细致准确地暴露结构的薄弱部位。
1、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的步骤
(1)按照建筑物所在的场地条件、设防烈度等因素,选取若干条具有不同特性的典型强震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设计用的地震波输入。根据结构体系的力学特性,建立合理的结构振动模型;
(2)根据结构材料特性、构件类型和受力状态,选择恰当的结构恢复力模型,并确定相应于结构的(或构件)开裂、屈服和极限位移等特征点的恢复力特性参数,以及恢复力特性曲线各折线段的刚度数值;
(3)建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微分方程;
(4)采用逐步积分法求解振动方程,求出结构反应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得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
(5)采用容许变形限值来检验中震和大震下结构弹塑性反应所计算出的结构层间位移角,判别是否符合要求。
2、不足之处
在实践中此法作为框架结构抗震鉴定的一种方法,仍存在以下不足:
(1)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所需时间较长,需要较大的计算机容量。另外,计算结果的整理及分析也是一个相对较复杂的过程,成本较高;
(2)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3)结构中的内力一变形之问非线性规律模拟的复杂性客观上也增加了分析的困难。基于以上不足,目前对框架结构进行抗震鉴定时,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多是作为以上前几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和补充。

幼儿园抗震安全检测鉴定报告——我国既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发展历程

我国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H1。**阶段:大致由1966年邢台地震开始至1976年唐山地震时期,是抗震鉴定的试点起步阶段,主要是探索了抗震鉴定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二阶段: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至1989年《抗震设计规范》(GB J11—89)的出台时期,是我国抗震鉴定的发展时期。期间制定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TJ 23—77)。该标准主要着眼于局部构件的承载力验算,不能从整体上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把握,有可能导致加固形成新的抗震薄弱环节。

*三阶段:由89抗震设计规范开始执行算起,是抗震鉴定综合发展阶段,其标志性进展是《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以下简称抗震鉴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有关部门加快了相关规范的修订工作。2009年7月1日新修订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C,B 50023—2009—10—20)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经过鉴定加固的既有建筑,在后续使用年限里,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o。标志着我国既有建筑抗震鉴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既有建筑抗震鉴定必将迎来新的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24
展开全文
拨打电话 QQ咨询 发送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