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抗震安全检测鉴定报告找什么单位——**级鉴定
1、 现有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框架结构宜为双向框架,装配式框架宜有整浇节点,8、9度时不应为铰接节点。当不符合时应加固。
2 结构体系宜符合下列规则性的要求:
1)平面局部**部分的长度不宜大于宽度,且不宜大于该方向总长度的30%。
2)立面局部缩进的尺寸不宜大于该方向水平总尺寸的25%。
3)楼层刚度不宜小于其相邻上层刚度的70%,且连续三层总的刚度降低不宜大于50%。
4)无砌体结构相连,且平面内的抗侧力构件及质量分布宜基本均匀对称。
2、梁、柱、墙实际达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7度时不宜**C13,8、9度时不应**C18。
3、6度和7度Ⅰ、Ⅱ类场地时,框架应符合非抗震设计要求,其中,梁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Ⅰ级钢不宜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25倍,Ⅱ级钢不宜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30倍,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3时,锚固长度应相应增加纵向钢筋直径的5倍。
4、梁两端在梁高各一倍范围内的箍筋间距,8度时不应大于200mm,9度时不应大于150mm。
5、柱的配筋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角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8度时不宜小于0.8%,9度时不宜小于1.0%;其他各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8度时不宜小于0.6%,9度时不宜小于0.8%。
2在柱的上、下端,柱净高各1/6的范围内,7度Ⅲ、Ⅳ类场地和8度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φ6,间距不应大于200mm;9度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φ8,间距不应大于150mm。
3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包括因嵌砌粘土砖填充墙形成的短柱,沿柱全高范围内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φ8,箍筋间距,8度时不应大于150mm,9度时不应大于100mm。
4框架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不宜小于400mm;9度时,柱的轴压比不应大于0.8。
6、8、9度时,框架-抗震墙的墙板配筋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的周边宜与框架梁柱形成整体或有加强的边框。
2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且不宜小于墙板净高的1/30,墙板中竖向及横向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5%。
3墙板与楼板的连接,应能地传递地震作用。
7、框架结构利用山墙承重时,山墙应有钢筋混凝土壁柱与框架梁连接;当不符合时,8、9度应加固。
8、砖砌体填充墙、隔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考虑填充墙抗侧力作用时,填充墙的厚度,6~8度时不应小于180mm,9度时不应小于240mm;砂浆强度等级,6~8度时不应**M2.5,9度时不应**M5;填充墙应嵌砌于框架平面内。
2填充墙沿柱高每隔600mm左右应有2φ6拉筋伸入墙内,8、9度时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当墙高大于5m时,墙内宜有连系梁与柱连接;对于长度大于6m的粘土砖墙或长度大于5m的空心砖墙,8、9度时墙**与梁应有连接。
3房屋的内隔墙应与两端的墙或柱有连接;当隔墙长度大于6m,8、9度时墙**尚应与梁板连接。
9、钢筋混凝土房屋符合本节各项规定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要求;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再进行*二级鉴定,但应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1单向框架。28、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C13。
基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的抗震鉴定方法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是对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由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可得到结构各质点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动力反应,分析结构(模型)在确定的地震动输人下的响应(力和变形)自弹性至弹塑性乃至倒塌的全过程,揭示结构在每一时刻的地震反应及动力特性的变化,给出结构构件的开裂和屈服的时刻和顺序,发现应力和塑性变形集中的部位。从而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薄弱环节和可能的结构破坏机构,较加细致准确地暴露结构的薄弱部位。
1、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的步骤
(1)按照建筑物所在的场地条件、设防烈度等因素,选取若干条具有不同特性的典型强震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设计用的地震波输入。根据结构体系的力学特性,建立合理的结构振动模型;
(2)根据结构材料特性、构件类型和受力状态,选择恰当的结构恢复力模型,并确定相应于结构的(或构件)开裂、屈服和极限位移等特征点的恢复力特性参数,以及恢复力特性曲线各折线段的刚度数值;
(3)建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微分方程;
(4)采用逐步积分法求解振动方程,求出结构反应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得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
(5)采用容许变形限值来检验中震和大震下结构弹塑性反应所计算出的结构层间位移角,判别是否符合要求。
2、不足之处
在实践中此法作为框架结构抗震鉴定的一种方法,仍存在以下不足:
(1)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所需时间较长,需要较大的计算机容量。另外,计算结果的整理及分析也是一个相对较复杂的过程,成本较高;
(2)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3)结构中的内力一变形之问非线性规律模拟的复杂性客观上也增加了分析的困难。基于以上不足,目前对框架结构进行抗震鉴定时,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多是作为以上前几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