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安全检测鉴定过程如下:
检测鉴定主要检测参数有:
倾斜、沉降、裂缝、地基基础、砌体结构构件、木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等,各参数的检测一般为现场检测。
非现场检测项目有:
a.混凝土结构构件检测中,混凝土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b.钢结构构件检测中,钢材抗拉强度试验法检测钢材试件抗拉强度,钢材弯曲强度试验方法检测钢材试件弯曲变形能力。 c.木结构构件检测中,木材顺纹抗压、抗拉、抗剪强度试验,木材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试验,木材横纹抗压强度试验。
检测过程:
1、调查房屋的使用历史和结构体系。
2、测量房屋的倾斜和不均匀沉降情况。
3、采用文字、图纸、照片或录像等方法,记录房屋主体结构和承重构件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
4、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项目,应根据结构承载力验算的需要确定。
5、必要时应根据房屋结构特点,建立验算模型,按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和使用荷载的实际状况,根据现行规范验算房屋结构的安全储备。
6、分析房屋损坏原因。
7、综合判断房屋结构损坏状况,确定房屋危险程度。
检测结论为危险房屋或局部危险房屋的检测报告,须按规定报送市房屋质量检测中心审定。
房屋损坏趋势检测:
①初始检测:
采用文字、图纸、照片或录像等方法,记录房屋建筑构件、装饰和设备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并做好标记。
在能反映房屋位移特征的部位设置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和倾斜监测点。监测点位置、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每幢房屋监测点不易少于4个。
测量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倾斜监测点的初值,应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监测初始值。
根据房屋的结构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监测方案;拟定监测时间、期限、频率和测量成果提交方式,并在监测过程中,根据变化情况,作适当调整。
②损坏趋势的监测:
每次监测,应采用相同的监测方法,监测人员相对固定,并应同步记录对应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监测前,应进行检验校正。水准仪测量精度要求不应**±0.1mm,经纬仪精度要求不应**±0.6"。
垂直位移监测,应布设成闭合环或附和水准路线等形式。基准点必须设置在垂直位移影响区外,并不少于2个。
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三角网、导线网等形式。
③倾斜监测:
可采用垂直经纬仪施测。对整体刚度较好的房屋的倾斜监测,可采用基础沉降差异推算房屋倾斜值。
定期观测记录房屋损坏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及时分析监测数据,绘制变化曲线,分析变化速率和变化累计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委托方。
幼儿园抗震等级检测鉴定方法——两级鉴定法:
目前我国既有框架结构抗震鉴定的方法针对框架结构而言,目前我国进行抗震鉴定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抗震鉴定标准给出的两级鉴定方法,此外还有反应谱分析法、动力时程分析法和静力非线性分析法等借鉴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各种新建建筑抗震设计方法。
两级鉴定法:
两级鉴定法对结构抗震综合抗震能力的判断采用了逐级筛选的方式:即在“现状良好”的基础上采用“宏观控制和
构造能力为主的抗震能力**级鉴定”和以“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为主并结合构造影响的抗震能力*二级鉴定。
针对框架结构**级鉴定主要对结构体系、规则性、材料强度、配筋及连接构造情况进行检查。*二级鉴定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平面框架(对于扭转效应明显的结构,应考虑扭转明显的边榀),计算其受到地震作用及采用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的楼层受剪承载力,由式(1)确定所选平面各层的屈服强度系数,考虑**级鉴定结果的影响(通过系数p1、p2进行相应调整),按式(2)较终确定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式中:p1为体系影响系数;p2为局部影响系数;占,为楼层屈服强度系数;V。为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V。为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口为平面结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若既有建筑满足**级鉴定的各项要求,则可以不进行
*二级鉴定(9度区除外),判断其满足现行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如有不满足**级鉴定的各项要求,则需进行*二级鉴定,可按以上方法计算结构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若计算的楼层抗震能力指数大于1.0,可评定其满足现行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
由此可见,两级鉴定方法是抗震构造措施与结构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相互结合起来,体现了结构抗震能力是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结合。针对某一特定的既有框架结构,可较快地从整体上对其抗震性能做出较为初步的抗震鉴定,但对局部构件的承载能力及可能的屈服类型无法判断,也无法有效地判断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可能形成的耗能机构,无法确定结构的延性等关键抗震性能指标。即使既有建筑满足两级鉴定的各项要求,仍有可能难以达到现行抗震鉴定标准的设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