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3632825466
单位新闻

烟台市房屋加建加层改造安全检测鉴定、房屋检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8-03 15:02 更新时间: 2024-11-29 09:00

房屋安全性检测鉴定——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的意义
(1)钢筋实体检验项目的选择结构实体检验项目是混凝土和钢筋各一项,由于钢筋是工厂化产品,均质性很好,在原材料阶段进行试验检验已有足够的代表性,再从结构中取样检验,必要性不大。而且这种取样要剔除混凝土,在结构中截取钢筋试样,然后补强,不仅操作太麻烦,而且伤害结构,因此不可行。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位置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施工质量有关,对构件(尤其是受弯构件)的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时的钢筋移位是常见的通病,由此而引起的质量缺陷不少,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规范》规定的控制“钢筋移位”作为实体检验的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2)以往隐蔽I程验收存在的缺陷
传统钢筋分项工程的验收均以隐蔽工程验收作为综合性的较后一道检验,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全部钢筋被掩蔽后,对钢筋的检查已不可能了。这种做法存在缺陷,因为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钢筋有可能受施工干扰而移位。较常见的就是上部负弯矩钢筋因踩踏而下沉,造成有效高度(H。)不足,从而降低抗弯承载力及裂缝控制性能及刚度。并且在实际工程中这种现象屡屡发生,已成为通病。因此,把隐蔽工程验收作为钢筋施工验收的较后一道关口是不严密的。

(3)钢筋移位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钢筋移位的直接反映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变化,保护层变小时,较薄的混凝土层对钢筋的握裹力减弱,会引起锚固受力和予应力传递性能的不足,影响结构抗力。从长远看,保护层过小会引起混凝土的碳化、脱钝、钢筋锈蚀进程加快,影响结构耐久性及使用年限;混凝土保护层过大,则意味着截面有效高度的减小,对受弯构件的承载力、刚度和裂缝控制性影响较大。较常见的是负弯矩钢筋移位引起的板边裂缝。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悬臂构件上,则承载力的降低还可能引发倒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这类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对结构中钢筋移位进行实体检验,具有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意义。
(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意
传统的隐蔽工程验收作为钢筋检查的较后关口并不严密,而在实体检验中,增加对钢筋移位的检测就克服了这个缺陷。这对于强化验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证结构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钢筋移位通常是以量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来实现的。在原规范GB50204—92及GBJ321—90中,保护层厚度只是作为尺寸偏差项目中的一项,与其它尺寸偏差的检查结果混合计算合格点率而进验收。鉴于其对于结构性能的重大影响,本次规范修订已将其提升为实体检验的项目之一,并从检验方案上作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

房屋装修改造检测鉴定报告——不规范装修对房屋结构的不良影响

1、 拆除墙体影响房屋结构的抗震力墙体是建筑物中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横纵墙之间相互联结, 相互支撑, 保证房屋的空间整体性和稳定性。墙体承受梁、板传来的荷载, 并将荷载传递给基础, 起着承受和传递荷载的作用。随意拆除墙体,将影响结构的度和抗震能力。装修中拆除纵墙的情况比较普遍, 较多的是拆除窗下墙。这对房屋承重结构体系虽不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但使窗的高宽比增加, 墙体弯曲变形增大, 所承担的地震水平力减少。它对结构的影响一时或许不会暴露出来, 但埋下了安全隐患。图
1 为某住宅单元的结构平面图。现以卧室与阳台的纵墙为例, 计算地震水平力, 说明拆除外承重墙对房屋结构的影响。
2、  承重墙开洞影响墙体的承载力
一般开洞的宽度均**过600 mm , 深200 mm 以上。施工时往往只在洞口表面抹平后直接嵌贴面砖, 对墙体不作任何加固。这样就使洞口**部的墙体由原来的均匀受压变成受剪弯, 而起着过梁的作用。洞口**部就容易出现裂缝。作者曾对横墙上一宽600 mm , 高400 mm , 深210 mm 的洞进行观察。开洞时未作加固, 直接贴上面砖, 不久在洞口**部二角隅处均出现一条与水平线约成45°的长196 mm 的斜裂缝, 将面砖拉断。按规定宽度**过300 mm的洞口, 应设置过梁 。在施工中, 有关人员很少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开洞也影响了墙的高厚比, 如在宽2 100 mm 的墙体上开一宽800 mm , 高大于600 mm 的洞, 则有洞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U2 为0185 , 约减少1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288) [2 ] 规定对多层房屋的墙梁, 各层洞口应设置在相同位置, 并上下对齐,将门洞移位, 也与规范要求不符。施工时, 装修工敲墙凿洞会给墙体带来振动, 它会破坏砂浆与砖的粘性, 降低墙的抗压和抗剪强度,影响整体性。这种振动对砂浆标号较低的墙体影响很大。承重墙材料均为粘土砖, 墙厚一般大于或等于240 mm , 因此, 开洞的后果一时未暴露出来, 只是存在着事故的隐患。
3、  凿去墙体厚度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为了增大使用面积, 在某些位置凿掉半砖墙体,甚至将整个承重墙都凿成为120 墙, 大大降低了结构的安全性, 成为抗震的薄弱环节, 在结构上是不允许的。当计算高度为3 300 mm , 厚240 mm 的墙体, 高厚比β为13175 , 而120 墙的β为2715。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为M5 , 则其允许高厚比为24。显然凿成120 墙后的高厚比已**过允许值, 不满足规定要求。墙的高厚比随着墙体厚度的减少而增加, 承载力随高厚比的增大而大幅度降低, 将导致墙体过薄而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失稳。另一方面, 易出现侧向变形。墙体凿去厚度后, 使受力面积减少, 偏心距增大, 这对结构都是很不利的。
4、  楼面装修引起**载
楼面装修时, 如卧室等采用木搁栅单层木地板, 则地面净高至少增加55 mm。客厅等采用大理石或花岗石等作面层, 这样客厅楼面荷载1126 kN·m- 2 。若楼层采用板面允许外加荷载215 kN·m- 2的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 扣除活载115 kN·m- 2 , 则客厅楼面**载0126 kN·m- 2 。木地面若采用木搁栅双层木地板时, 楼面净高增加较大, 客厅基层**载更多。
5、  封闭阳台存在安全隐患
装修时, 较为常见的做法是: 在阳台上部正面用玻璃窗, 两侧面用120 砖墙封闭。若阳台悬挑长度为1 300 mm , 恒载值按5124 kN·m- 2计算, 当原设计为漏空式栏杆, 120 砖墙高度可视为2 800 mm ,则两侧封闭时, 挑梁支座处较大弯矩与原设计弯矩之比值约为2115 , 剪力之比值为2128。当原设计为实体栏杆时, 封闭后挑梁支座处较大弯矩与原设计弯矩之比值为1183 , 剪力之比值为1174。如果是板式阳台, 那隐患就严重了, 可使局部悬臂板支承处达到极限状态。另外, 后砌的墙与外墙之间没有采取适当的连接措施, 仅与上层阳台及外墙紧靠。这是砌体不允许的“通缝”。这种紧靠由于砂浆的变形会松驰, 使后砌墙遇到横向荷载易倒塌, 而造成安全事故。

房屋装修改造检测鉴定的重要意义:

日前,有两则新闻报道,均涉及房屋装修或改建导致塌房伤人事故。一是6 月19 日无锡市惠山区钱桥社区的老办公楼在装修过程中,发生房屋整体坍塌事故,导致7 名人员遇难。此次坍塌房屋为上世纪80 年代所建的老式办公房,为砖混结构,现为老年活动中心,目前正在全面装修,遭遇历史上**出现的区域性大暴雨,从而导致坍塌。二是7月21 日, 哈尔滨市南岗区联部街58 号居民楼的北侧楼体发生整体坍塌, 受损面积达500 平方米,虽然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疏散及时,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次坍塌的原因则是由于相邻的一栋二层旧楼拆除重建,在施工过程中地基挖掘过深,未加防护而引发的。
上月,刚就住宅精装修一次到位发了一通议论,阐述了笔者对二次装修的五大隐忧,其中*二大隐忧就是装修改造带来的房屋安全问题。上述两则新闻涉及的倒塌房屋,又是在装修和改造中行为不当而造成。这使我不得不对住房精装修、改造与安全的关系再次进行研探。房屋在其全寿命使用过程中,业主对其进行装修改造本无可厚非,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但关键是装修和改造的建筑部位、方法等均要符合建筑本身的条件,要符合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否则,将形成安全隐患甚至立即显现塌房伤人的恶果,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由于房屋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多层、高层建筑,往往要靠整体的构件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损坏其中一个构件,将影响整体的稳定。而大部分业主并不是专业人员,其装修及对房屋的拆改,是根据个人的喜好采取的行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破坏性。因此,持续加强房屋安全使用的宣传和监管,将是各级**和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既有房屋数量庞大,产权复杂,建筑质量良莠不齐。一是要加强**的监管力度,根据管理模式和房屋现状,对各类房屋进行分类监管。对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深厚、已在**龄使用的历史建筑,进行全面加固复原是重点;对质量较差、功能不全但仍在使用期限内的建筑,要组织安全鉴定,从经济、合理、安全三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加固或改造;对质量较差的危险房屋,则要拆除或改造,排除险情,杜绝塌房伤人事故的发生。对欲进行装修或改造的建筑,则要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房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安全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能实施。二是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将无序装修、随意拆改的危害宣传到每家每户,唤起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自觉杜绝在装修、改造过程中损坏房屋安全的行为。

联系方式

  •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保安社区龙岗大道(横岗段)6283号三栋厂房101
  • 电话:0755-29650875
  • 老板:吴工
  • 手机:13632825466
  • Email:5911433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