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检测鉴定报告项目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1.1
某厂区内3栋结构形式基本一致的钢结构门式刚架,跨度30m,柱距6m,长度72m,建筑面积均为2 250m2。设计基准期50年,建筑高度12.250m,防火设计建筑分类为二类,耐火等级为二级。非承重外墙采用100ram厚玻璃棉夹芯压型钢板,屋面采用夹芯板,保温层为100ram厚玻璃棉。建筑的重要性及安全等级为丙类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分组为*二组(0.OSg),基本风压o.35kN/m2,B类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压0.45kN/m2。该工程屋面恒荷载为0.3kN/n~(包括屋面板及檩条自重),屋面活荷载为0.50kN/m~。垫层
采用C15混凝土,其余为(230混凝土,钢筋采用I-IPIP.35、HRB335级钢筋。刚架采用10.9级大六角头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地脚螺栓采用Q345B钢,其它锚栓为Q235钢。该工程在钢柱、钢梁吊装基本完成时,遭遇暴风雨天气,3栋钢结构厂房相继沿刚架平面外整体倒塌。
2现场检测与鉴定
2.1.1现场基本情况调查
根据对工程现场的勘察,3栋厂房的基础已经全部施工完毕,其中2栋厂房的钢柱、钢梁、纵向水平系杆全部安装就位,另一厂房水平系杆尚未安装就位。3栋厂房的柱问支撑、屋面支撑、屋面檩条、屋面拉条、抗风柱均未安装。在事故现场均发现有已断裂的怊~夺14钢丝绳用于临时固定钢架。根据现场情况,厂房倒塌均沿着刚架平面外方向,钢柱、钢梁扭曲变形,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混凝土破坏。
2.1.2检测结果
现场对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混凝土强度,钢柱、钢梁的尺寸规格等进行检测:①独立柱基础尺寸基础**为矩形截面550mm X 550mm,符合设计要求;②柱基础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均达到30MPa,符合设计要求;③地脚螺栓螺栓规格为M24,地脚螺栓间距为200、240mm,符合设计要求;④钢柱截面采用变截面焊接工字形截面,截面尺寸为300mm×(380~930)mill×10mmX 8mm,符合设计要求;⑤钢梁截面采用变截面焊接工字形截面,截面尺寸为300mm×(730~964)1/1/1×10mm X 6mm,符合设计要求;⑥钢柱与钢梁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连接完好,未发现破坏现象;⑦独立柱基础**面与钢柱之间的二次浇筑尚未完成。
2.1.3气象资料
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当日的较高温度31.7cI=,较大风速15.0m/s,风向为西南,降水量为
19.4mm。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S0009.2001的相关条文,该风速下的换算风压为0.]4k.N/m2。
2.1.4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该工程的检测结果,当日较大风速产生的风压远小于当地的基本风压值,而且厂房围护结构尚未安装,受风面积较小,可排除所承受风荷载**过工程设计值的原因,且该工程所用材料的尺寸规格、混凝土强度等级均满足设计要求,可排除用材不当的原因。从倒塌厂房的构件安装情况看,钢柱、钢梁及水平系杆基本安装完毕,但柱间斜向支撑尚未安装,且此时柱脚底板与基础**面间尚有空隙,二次浇筑尚未完成,因此钢柱在刚架平面外抵抗侧向弯矩能力较小,在遭遇侧向(平面外)大风时,刚架结构沿平面外倒塌,虽然结构上设有缆风绳,但从现场情况看,缆风绳已经破坏,其提供的抗侧力有限,未能阻止结构的倒塌。而根据《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8.2.5条,刚架结构构件的安装顺序宜先从靠近山墙的有柱间支撑的2榀刚架开始,在刚架安装完毕后应将其间的檩条、支撑、隅撑等全部安装好,并检查后以此为起点,向房屋的另一端顺序安装。这厂房正是由于未按照相关标准要求,采取了错误的安装顺序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钢结构常出现的问题:
加工制作过程中较易发生质量问题且发生后处理起来很棘手的主要是特殊工序和重要工序。一般工序发生质量问题所占的比率很小。在上面的施工过程中,特殊工序有焊接、涂装,重要工序有下料,装配。
1.焊接工序。该工序属于隐蔽工程,也是较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之一,从2004年某公司的产品质量报表统计显示,发生该工序的质量问题中:因为焊接质量导致的焊缝返修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由于上道工序操作不当和操作人员的技术问题而导致焊缝质量问题约占10%,这样问题属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所以此类型的问题必须通过专业的检测公司运用专业的检测工具才可以检测、评判出来,一般根据焊缝内的缺陷类型分为夹渣、未溶合、气孔等。
2.涂装工序。该工序也是属于隐蔽工序,对结构的影响小于对于建筑功能的影响。也是较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工序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构件表面的漆膜大面积脱落和局部脱落,构件表面的漆膜脱落、产生流挂现象,漆膜的厚度不够,漆膜厚度分布不均,漆膜的颜色色差较大。
3.放样下料工序。该工序属于构件加工之前的**,其质量的好坏对下道工序存在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导致下料的零部件全部的报废,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很普遍的,所以在下料之前对于加强过程的质量监控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该工序的产生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长条和薄板类型的零部件在切割中变形比较厉害;由于切割气体或者板材内部存在夹渣和成份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的切割面出现马牙纹、节瘤、割痕深度**标准;气割或锯切的零部件未考虑后续工序的收缩变形而导致的零部件尺寸**标;由于工艺文件编制的失误而导致的批量零部件报废;下料切割的尺寸严重的**过了标准的要求。
4.装配工序。该工序在构件加工的质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质量受上道工序的影响较大,所以在装配前加强过程的监控是非常的重要。该工序的产生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装配的零部件位置错误,如3450mm装成4350mm;零部件的使用错误,本来应该装配2#零部件件,装配的却是3#另部件;零部件在正确位置上装配错误、如板上的孔45mm本来是朝外,而实际把45mm朝内装了;装配的零部件装配间隙**过规范和技术文件的要求,3mm的间隙7mm;有些零部件没有经过校正就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已存在的变形没办法消除变形;操作工为图省事私自切割造成零件上孔位置尺寸**标;装焊区没有进行表面处理;由于图纸尺寸的错误造成的装配错误。
5.使用问题
由于钢结构厂房泡沫使用不规范,一些厂家为节省成本,用价低的无阻燃材料做填充物,导致钢结构厂房较易发生火灾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