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3632825466

淮阴市自建房屋荷载安全检测鉴定评估单位

发布:2023-08-23 11:31,更新:2024-11-15 09:00

房屋安全性检测鉴定报告——以混合结构为例,检测鉴定分析如下:

所谓混合结构体系是指采用砖、石或砌块墙体和钢筋混凝土楼盖组成的结构。对混合结构体系安全鉴定的目的是通过初始勘查、现场检测、计算,对照规范和J GJ 125299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以下简称《危标》) 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确定房屋危险级别,为房屋解危和加固修缮提供技术和政策依据。
影响安全使用的裂缝作安全鉴定分析
混合结构体系常见裂缝有四类,它们是斜裂缝(正八字、倒八字等) 、竖向裂缝、水平裂缝和不规则裂缝,其中**类裂缝较常见,原因也较复杂,如地基问题、温度应力、结构**载等都可能造成这些裂缝。有些裂缝宽度大于2 mm ,长度大于1/ 2 层高或1/ 3层高多条,便构成危点。
1. 1  沉降裂缝构成危点的鉴定分析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混合结构房屋裂缝,一般是建筑物中部下沉值较两端的大,易形成正向弯曲而造成正八字缝,反之,则造成倒八字缝;建筑物地基一端软弱或一端层高(荷重) 较大,造成一端沉降大而出现斜裂缝;地基突变处建筑物一端沉降大使墙**形成较大的拉应力而造成**部竖向裂缝,若房屋过长,又未设置伸缩缝,易使墙体在门窗口边或楼梯间等部位产生贯通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特别是地基变形不能稳定的沉降裂缝,十分危险。所以在安全鉴定中应高度重视,勘查、现场检测中必须弄清地基土的压缩性是否有明显差异;地基沉降曲线是不是直线;房屋高度或荷载差异是否较大;地基是否浸水;是否在房屋周围开挖土方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地面堆载是否过大;已有建筑是否临近新建高大建筑等等。例如:樊城区前进路某7 层综合楼,全长43. 44 m ,总宽12. 24 m。楼板采用长向预制空心板,由4 条纵墙承重。横墙为自承重墙。基础为板厚25 cm ,200 号(C18) 混凝土,80 cm ×100 cm 大放脚砖墙条形基础。地质情况:地表以下2. 8 m~5. 5 m 为人工杂填土,5. 5 m 以下为淤泥质亚黏土和淤泥质黏土。综合楼中部偏西在人工杂填土下有人防工事(防空洞交叉) ,后回填(回填主要是垃圾物等) ,土质较软。
1) 经初始勘查鉴定,查阅原设计图纸等资料,发现原设计为4 层,1 层~2 层为办公,3 层~4 层为住宅。查找原现场基建同志,得知该综合楼1985 年建至2 层,由于某种原因,停工2 年。因某种需要,在未经原设计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加建至7 层。使用初期,基础局部显现较小裂缝,无人问津。1998 年裂缝明显增大,有关部门便进行简单维修。2003 年裂缝继续增大,2004 年临近准备新建高大建筑,才申请安全鉴定。2) 现场勘察情况,该综合楼两端地基不均匀沉降比较显着,凿开原维修层,四周局部开挖,中部偏西显现较大的裂缝(宽度18 mm~26 mm) 埋置在室外地面0. 5 m~1 m 以下等多处危点。对照《危标》,确认为该综合楼已构成C 级(局部危房) ,问题非常严重,当即通知该单位负责人,提出应急措施,采取局部拆除3 层,地基加固修缮的处理意见,防范了事故发生。

1. 2  因承载能力不足产生裂缝构成危点的鉴定分析
由于混合结构主要是砖砌体脆性材料,其抗拉强度较低,因承载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很可能是结构破坏的先兆。若荷载已接近临界值,则裂缝不断发展,较有可能导致结构破坏、建筑物倒塌。因此,在安全鉴定中必须正确认识其裂缝的形态特征和产生原因,达到准确判断和鉴别的目的,防止事故发生。一般情况下,因墙、柱承载能力不足产生裂缝,常见的形态特征有:基础、高厚比较大的柱、窗间墙,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时,产生垂直方向的裂缝;承载大梁的砖柱或墙,局部受压时,上下两端产生垂直和斜向的裂缝;砖挑檐承受竖向剪力,水池、筒仓承受轴心受拉或偏心
受拉,砖砌平拱承受竖向弯矩,砖过梁承受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等,产生垂直或斜向的裂缝;墙、柱等承受大偏心受压时,也可能产生水平方向的裂缝等等。裂缝位置常在墙、柱下部1/ 3 处;裂缝宽度0. 1 mm~3 mm 不等,裂缝形状是中间宽,两端细;裂缝出现的时间,常在楼盖(屋盖) 支撑拆除后即现,也有少数是在使用荷载突然增加时而开裂等等。例如襄城区王家洼某教学楼为东3 层西4 层混合结构房屋,纵墙承重,楼盖(屋盖) 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楼面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槽形板,支承在两跨现浇横梁上,梁两端搁置在37 cm ×37 cm 砖柱上。2003 年某天夜里,该教学楼西4 层混合结构局部垮塌,幸无人员伤亡。经现场勘察鉴定,基底面积和砖柱强度均严重不足(仅为规范要求的26. 8 %) ,梁下无梁垫,砌体组砌质量低劣,查无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地基未经计算,据有关人员述说:该楼1979 年建成2 层,1983 年由于某种需要,东加建至3 层,1989 年西加建至4 层,1999 年迎接“普九”教育验收,整栋房屋全部崭新粉刷。勘测整栋房屋,凿开崭新粉刷层,发现有近80 %以上的面积暴露出基础、承重结构、围护结构中显现危险点。依据《危标》综合判断结果为D 级(整栋危房) 。建议整栋拆除(已无修缮**) 。
2  影响安全使用的裂缝作处理意见分析
根据混合结构房屋各构件裂缝的严重程度,破损构件在整栋房屋中的地位、所占的数量和比例,结合结构整体周围环境影响、有损结构的人为因素危险状况、结构破损后的可修复性、破损构件带来的经济损失等等,计算破损构件危点的百分数p ,结构危险级别的隶属度ua , ub , uc , ud 和隶属函数uA , uB , uC , uD。若max( uA , uB , uC , uD) = uB , 则综合判断结果为B 级(危险点房) 。同样地,max ( uA , uB , uC , uD) = uC , 则综合判断结果为C 级(局部危房) ,max ( uA , uB , uC , uD) = uD ,则综合判断结果为D 级(整栋危房) 。不同的危险级别处理意见不同:B 级采取加固修缮即可;C 级采取局部拆除和加固;D 级采取整栋拆除(已无修缮**) 。

房屋安全性检测鉴定——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的意义
(1)钢筋实体检验项目的选择结构实体检验项目是混凝土和钢筋各一项,由于钢筋是工厂化产品,均质性很好,在原材料阶段进行试验检验已有足够的代表性,再从结构中取样检验,必要性不大。而且这种取样要剔除混凝土,在结构中截取钢筋试样,然后补强,不仅操作太麻烦,而且伤害结构,因此不可行。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位置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施工质量有关,对构件(尤其是受弯构件)的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时的钢筋移位是常见的通病,由此而引起的质量缺陷不少,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规范》规定的控制“钢筋移位”作为实体检验的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2)以往隐蔽I程验收存在的缺陷
传统钢筋分项工程的验收均以隐蔽工程验收作为综合性的较后一道检验,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全部钢筋被掩蔽后,对钢筋的检查已不可能了。这种做法存在缺陷,因为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钢筋有可能受施工干扰而移位。较常见的就是上部负弯矩钢筋因踩踏而下沉,造成有效高度(H。)不足,从而降低抗弯承载力及裂缝控制性能及刚度。并且在实际工程中这种现象屡屡发生,已成为通病。因此,把隐蔽工程验收作为钢筋施工验收的较后一道关口是不严密的。

(3)钢筋移位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钢筋移位的直接反映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变化,保护层变小时,较薄的混凝土层对钢筋的握裹力减弱,会引起锚固受力和予应力传递性能的不足,影响结构抗力。从长远看,保护层过小会引起混凝土的碳化、脱钝、钢筋锈蚀进程加快,影响结构耐久性及使用年限;混凝土保护层过大,则意味着截面有效高度的减小,对受弯构件的承载力、刚度和裂缝控制性影响较大。较常见的是负弯矩钢筋移位引起的板边裂缝。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悬臂构件上,则承载力的降低还可能引发倒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这类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对结构中钢筋移位进行实体检验,具有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意义。
(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意
传统的隐蔽工程验收作为钢筋检查的较后关口并不严密,而在实体检验中,增加对钢筋移位的检测就克服了这个缺陷。这对于强化验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证结构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钢筋移位通常是以量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来实现的。在原规范GB50204—92及GBJ321—90中,保护层厚度只是作为尺寸偏差项目中的一项,与其它尺寸偏差的检查结果混合计算合格点率而进验收。鉴于其对于结构性能的重大影响,本次规范修订已将其提升为实体检验的项目之一,并从检验方案上作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

联系方式

  •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保安社区龙岗大道(横岗段)6283号三栋厂房101
  • 电话:0755-29650875
  • 老板:吴工
  • 手机:13632825466
  • QQ:591143338
  • Email:591143338@qq.com